阿里云AI社区魔搭首次亮相|谷歌推出 AI 工具 助广告生发展|左手拥抱OpenAI,右手助力竞品,英伟达在下一盘大棋|92%的美国程序员或正在借助 AI 工作

AI资讯2年前 (2023)发布 GPTHub
17 0

6月15日讯,阿里云今天在2023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上,阿里云公布1+4开源战略。在操作系统、云原生、数据库、大数据四大开源领域之外,AI模型社区魔搭作为大模型方向的开源新势力首次亮相。

阿里云AI社区魔搭首次亮相|谷歌推出 AI 工具 助广告生发展|左手拥抱OpenAI,右手助力竞品,英伟达在下一盘大棋|92%的美国程序员或正在借助 AI 工作

据阿里云表示,魔搭社区践行模型即服务(Model as a Service,MaaS)新理念,提供多类优质AI模型以及模型调优、训练、部署等一体化服务,旨在降低AI模型应用门槛。

经过半年左右的发展,魔搭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活跃的AI模型开源社区,开发者数量超过160万,模型下载量超过2500万,累计开源开放了900多个优质AI模型,包括阿里的通义大模型系列、澜舟科技的孟子模型、智谱AI的中英双语千亿大模型、IDEA研究院的封神榜系列等15款支持中文的开源大模型。

 

6月15日讯,据谷歌官方消息,谷歌近日宣布将为广告商推出两项自动化功能,借助 AI 技术来提高广告的投放转换率。

阿里云AI社区魔搭首次亮相|谷歌推出 AI 工具 助广告生发展|左手拥抱OpenAI,右手助力竞品,英伟达在下一盘大棋|92%的美国程序员或正在借助 AI 工作

这两项功能包括 Demand Gen 和一项推动视频广告推广的技术。Demand Gen 可以通过 AI 技术帮助广告商在 Gmail,YouTube 和 Shorts 等不同平台找到合适的位置,为视频和照片广告找到更合适的位置。

而另一项推动视频广告推广的技术可以帮助视频广告寻找更合适的投放网站,根据测试结果显示,这项技术可以帮助视频广告提高40%的播放量。

 

阿里云AI社区魔搭首次亮相|谷歌推出 AI 工具 助广告生发展|左手拥抱OpenAI,右手助力竞品,英伟达在下一盘大棋|92%的美国程序员或正在借助 AI 工作
捉摸不透的黄仁勋,下盘大棋的英伟达。

  作者 | GPTHub

  英伟达股价又双叒叕创新高了…… 

  在美联储自2022年3月开启加息进程以来首次按下暂停键后,英伟达今日股价上涨到约430美元,创历史新高,稳稳的成为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的一员。

  要知道,过去一年,英伟达股价已上涨160%。

  当下科技圈的大红人,非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莫属。

  今年以来ChatGPT在全球掀起生成式AI热潮,AI芯片销售也一路走高。专注AI芯片的英伟达,股价市值持续上涨。最近,黄仁勋就创造了两项“第一”:

  史上首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芯片公司;首位创造万亿美元的华人企业家。

  前不久,有传言黄仁勋将访华,结果不了了之。这位十多年总是穿着一身黑皮夹克的企业家,总是让外界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更让人捉摸不透的,还有他的战略思路。

  OpenAI凭借ChatGPT,显然占据着这次生成式AI热潮的C位。而黄仁勋跟OpenAI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因为OpenAI对AI芯片有着巨大需求,间接地助推着英伟达的业绩增长。黄仁勋本人,也称赞ChatGPT是计算领域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存在之一。

  然而,跟OpenAI频频示好的同时,黄仁勋转身就去投资了一家它的竞争对手——AI初创公司Cohere。前不久,Cohere宣布在C轮风险投资中筹集了2.7亿美元,估值达到22亿美元,参投方包括英伟达、甲骨文和 Salesforce等等。

  Cohere声称,这笔融资将加速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与 OpenAI展开正面竞争。黄仁勋也对Cohere表示了信心,他表示:“Cohere团队对生成式AI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他们的服务将帮助全球各地的企业利用这些能力实现自动化和加速。”

  一边跟OpenAI握手,一边助力它的竞争对手,黄仁勋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01

  Cohere是谁?

  说到Cohere,其实跟谷歌的渊源颇为深厚。

  2017年,Cohere的CEO兼联合创始人Gomez,曾在谷歌担任AI 研究员。他还跟谷歌的其他人才一起研究出了自然语言处理方法Transformers,写出了最初的论文。

  Gomez表示,最初是为了谷歌翻译而研究Transformers,但后来它被用于搜索、Gmail 和 YouTube,最后几乎被应用到谷歌的所有产品领域,推动了真正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

阿里云AI社区魔搭首次亮相|谷歌推出 AI 工具 助广告生发展|左手拥抱OpenAI,右手助力竞品,英伟达在下一盘大棋|92%的美国程序员或正在借助 AI 工作

  Cohere创始人

  Gomez|图源:CNBC

  创始人的从业经历,意味着Cohere的技术底子还是很厚的,而且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也不俗。目前,Cohere 的员工人数超过100人。今年初,前YouTube首席财务官 Martin Kon 加入Cohere,担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跟OpenAI相比,Cohere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也有自己的差异化特点。

  相同之处在于,Cohere跟OpenAI一样,帮助人们提升了工作效率。Cohere生产的 AI 工具可以为文案写作、搜索等场景提供助力。Gome表示,人类的工作效率将提高十倍。

  跟OpenAI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Cohere特意强调自己不会泄露企业客户的数据,这也是OpenAI最被人诟病的痛点。

  大语言模型要想更快地迭代,需要采用大量的数据进行预训练,但许多国家和企业担心会让数据隐私泄露。欧洲许多国家开始纷纷重视ChatGPT是否侵犯数据隐私等,意大利则直接禁用了ChatGPT。

  显然,Cohere看到了“数据隐私”这个市场机会,将自己与OpenAI的定位区分开来。它的AI 平台专为企业设计,在客户现有的云环境里提供数据安全部署选项,将数据泄露的概率大大降低,客户会更放心。

  目前,Cohere的客户包括全球流媒体平台、服装公司,最近它还与AI软件公司LivePerson合作,为企业提供定制的大型语言模型。

  当然,跟OpenAI相比,Cohere的实力和影响力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在第11届年度Disruptor 50榜单中,CNBC 重点介绍了在艰难的资本环境和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仍在追逐市场最大机遇并实现增长的私营公司。OpenAI在榜单中排名第一,Cohere排名第44位,差距不小。

  那么,为什么黄仁勋选中了一家跟OpenAI并不在同一水平线的初创公司呢?

  其实,从微软、谷歌的战略动作,就能类比出答案。

  02

  英伟达的阳谋

  英伟达投资Cohere的逻辑,其实跟微软投资OpenAI、谷歌投资Anthropic的逻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微软凭借投资OpenAI,给谷歌打了个措手不及。目前来看,谷歌可能会用类似的方法反击微软,也就是用一家初创的公司代替自己开路,跟OpenAI 直接交锋,这家公司眼下看来就是Anthropic 。

  Anthropic成立于2021年,其开发了一款名为Claude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在业内人士看来可与ChatGPT相媲美。谷歌已向 Anthropic投资约3亿美元,换得约10%的股份,Anthropic也已选择将谷歌云作为其首选的云计算提供商。

  有意思的是,Cohere的创始人来自谷歌,而谷歌投资的Anthropic的创始人,来自OpenAI。

  Anthropic创始人Dario Amodei,此前是OpenAI内部一个技术研究团队的管理人员。他担心微软对OpenAI的投资,会使公司走上更加商业化的道路,于是离开创办了Anthropic。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Anthropic已经站在了OpenAI的对立面,而凭借相同的“注重研究”的价值观,它跟谷歌站在了同一阵列。

阿里云AI社区魔搭首次亮相|谷歌推出 AI 工具 助广告生发展|左手拥抱OpenAI,右手助力竞品,英伟达在下一盘大棋|92%的美国程序员或正在借助 AI 工作

  Anthropic创始人Dario Amodei|图源:The Information

  微软、谷歌两家科技老大哥,已经都配备了一个小弟,准备展开一场更为猛烈的战斗。至于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让许多人感兴趣的是,在这场AI较量中,微软、谷歌都是巨头,自身就可以做得更好、更快,为何还要依赖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初创公司呢?

  事实上,这种“大哥带小弟”的联盟,能够为“大哥”带来三方面的收获:

  首先,对于科技巨头而言,初创公司有时候会更灵活地捕捉到消费者的细分需求,挖掘到巨头没能观察到的全新领域。

  其次,初创公司前期需要巨头提供资金、团队等资源。对于巨头来说,选择这样的小公司可拿到更多的股权,相对可掌控,未来回报也比较可观。

  另外,如果初创公司位于巨头的下游,对巨头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产生了巨大需求,随着其规模的扩大能够带动巨头的业绩增长。

  英伟达投资Cohere,其实就锚定着三重收获:

  ChatGPT的爆火,给微软带来惊喜,而Cohere或许也将给英伟达带来全新的业务领域;

  其次,Cohere作为初创公司,如果后期跟OpenAI一样发展迅猛,英伟达的投资也会赚大一笔;

  另外,Cohere的发展对AI芯片也有着不小的需求,后期如果发展加快,也会拉动英伟达的业绩增长。

  这就是黄仁勋投资Cohere的三重阳谋。

  有人会说,为什么英伟达不去投资更火的OpenAI呢?事实上,OpenAI发展太快,体量跟当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如今英伟达只能成为OpenAI的合作者,而没法像微软一样拥有控制权。

  而且,此时对OpenAI进行投资不仅入局困难,而且成本也大,倒不如去投资Cohere这样的潜力股。

  03

  英伟达才是AI最大赢家?

  其实,即便不去投资Cohere这样的初创企业,英伟达也会在AI时代赚翻。

  估计许多人都已经感觉到,在经历互联网时代之后,人类正在迎来AI时代。Bloomberg Intelligence报告指出,未来10年内,生成式AI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400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1.3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42%。

  大部分的AI企业,对上游的AI芯片都有非常大的需求。而英伟达凭借超高的市占率,成为AI芯片市场的绝对王者。数据显示,英伟达市场份额高达91.4%,而排名第二的对手AMD,市场份额仅为8.5%。去年全年,英伟达PC GPU的出货量高达3034万块,是AMD的近4.5倍。

阿里云AI社区魔搭首次亮相|谷歌推出 AI 工具 助广告生发展|左手拥抱OpenAI,右手助力竞品,英伟达在下一盘大棋|92%的美国程序员或正在借助 AI 工作

  图源:Linux Gaming Central

  更可怕的是,在庞大的市占率的基础上,英伟达依然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英伟达CFO克雷斯表示,目前AI算力市场的需求已经超出了公司对未来数个季度的预期,订单已经多到做不过来了。据悉,市面上一颗英伟达A100芯片,被炒到高达4万美元

  就连呼吁暂停大型AI模型训练的马斯克,也还是购买了1万枚英伟达的GPU,估计也是为了应对市面上AI芯片供不应求的局面。

  绝对的实力,意味着绝对的发展空间。英伟达预计今年第二季度营收将达110亿美元,同比增长64%,创下了英伟达史上最高单季销量纪录,远远超出华尔街此前的预期。

  可以说,在这波生成式AI热潮里,英伟达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不过,也有人认为英伟达的市值暴涨存在水分。被称为“估值教父”的达摩达兰表示,其他万亿市值的公司是利用软件,在新产品和服务中获得更多利润。而英伟达本质上只是一家硬件公司,往往面临着天然的限制。他将英伟达市值的暴涨,归结为“运气好而已”。

  无论是否是因为运气好,英伟达已经坐上了AI这趟高速列车,接下来估计还将创造新的商业记录。

 

 

6月15日讯, GitHub 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约有92%的程序员正在借助 AI 工具来完成工作。

阿里云AI社区魔搭首次亮相|谷歌推出 AI 工具 助广告生发展|左手拥抱OpenAI,右手助力竞品,英伟达在下一盘大棋|92%的美国程序员或正在借助 AI 工作

这项报告采访了500名开发人员,他们均来自员工规模超过1000人的大型企业。报告显示,约有92%的程序员正在使用 AI 工具帮助开发。还有70%的程序员表示,在引入 AI 工具之后,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这些程序员表示, AI 可以帮助检查和提高代码的质量,减少事故的同时加快工作效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必读要闻一:谷歌测试医疗聊天机器人,AI医疗时代有望正式开启 谷歌云业务部门表示,正在与Mayo Clinic合作测试一项新的服务,以定制专用的医疗领域的聊天机器人。 海外“AI+医疗”发展相对成熟,已推出AI影像、诊断、制药、管理、机器人等产品。长江证券认为,多维度共同驱动之下,“AI+医疗”有望成为医疗IT行业下一个核心增长点。国内相关企业或进一步加大AI领域的研发进度,未来存在商业化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上市公司中,朗玛信息(300288)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产品“朗玛·39AI全科医生”的认知水平可以达到初、中级全科医生的水平。创业慧康(300451)与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浙江省智慧医疗创新中心签订三方战略协议,推动AI大模型在临床医疗、公共卫生、个人健康等场景中的研究与开发。 必读要闻二:这类器件有望广泛应用于光模块等多个领域 机构指出,薄膜铌酸锂调制器具有大带宽、低功耗、小尺寸等优势,有望成为调制器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光通信、光纤陀螺、超快激光器等领域均存在对薄膜铌酸锂调制器的需求,未来增长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薄膜铌酸锂器件将大大减小尺寸,有望广泛应用于光模块和光器件等多个领域,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根据Light Counting的预测数据,薄膜铌酸锂调制器适配的600G及以上相干光模块DSP市场,有望从2021年的1.31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9.92亿美元,6年CAGR为40.06%,薄膜铌酸锂调制器行业具备较高的成长性。 上市公司中,天通股份(600330)生产的铌酸锂单晶材料是薄膜铌酸锂调制器的上游关键原材料。光库科技(300620)具备了开发高达800Gbps及以上速率的铌酸锂调制器芯片和器件的关键能力。 必读要闻三:到2027年中国游戏市场总收入或将超过570亿美元 咨询机构Niko Partners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收入达到455亿美元,包含手机、PC和主机游戏。中国游戏公司在全球手机游戏和PC游戏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7%和39%。预计到2027年,中国游戏市场总收入将超过570亿美元。 随着游戏科技不断发展,相关科技的运用早已突破游戏行业本身,在AI、VR等诸多领域也已产生作用。中信建投表示,游戏行业是AIGC的天然适用场景,是AIGC最重要的商业化方向之一。随着未来AIGC技术不断成熟,其对游戏行业将带来变革式影响。 上市公司中,顺网科技(300113)边缘算力网络可提供足量及就近的边缘算力服务,承接来自于人工智能、云游戏、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对于实时算力的需求。迅游科技(300467)的“迅游网游加速器”是基于公司独立研发的SCAP,在行业内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竞争优势。 必读要闻四:这一模式或快速在AI行业渗透,可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 随着AI的快速发展,算力短缺问题凸显,算力租赁或成为AI企业破局点。 华福证券指出,对于大多AI企业和行业应用企业而言,轻资产的算力租赁模式与企业资金实力和业务场景最为匹配,该模式有望快速在AI行业渗透,掌握算力资源的企业将具备非常明显的先发优势。另一方面,算力租赁业务本身也是轻资产模式,通过管理城市云的闲置资源并进行调度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租赁收益与政府分成实现双赢,有利于城市云的进一步落地。 上市公司中,世纪华通(002602)深度参与投资的位于上海松江的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及生态产业园区项目。首都在线(300846)在10余个国家或地区建设了云网一体化的云计算节点,可为云游戏、AI、XR、数字人、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等各领域提供算力。 钛小股·钛媒体财经研究院 2023.06.12 下载钛媒体App,关注更多财经投资机会!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